1)【名讳的血腥】 名讳_大嶝见闻:“炮击金门”停止三十年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养生大世界》去年第12期上刊载《古人的名字与避讳》一文后,许多人看后觉得这是古时民间习俗,违犯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其实,可不是这样,犯了圣讳,那是轻则会受严惩,重则还会掉脑袋。下面这个真实的故事就是例证。

  大约是雍正三四年间,这位皇帝为了显示自己的宽厚仁慈,不因御日俗,专就名讳的事给礼部下了―道圣旨:

  从古以来,就有敬避名讳的各种礼制,为的是对圣贤者表示真诚的尊崇之意。朕临朝以来,担心这种传统礼仪太束缚人,使臣民们变得过于拘谨。所以,曾经三番五次地降下谕旨,声明凡与朕的名讳发音相同的字,可以不必回避。可是,朕最近发现各省的许多地名因为发音与朕的名字相同而改掉了。当然,朕知道这是四海臣民竭诚尽敬的一种表示。不过,大可不必如此。像孔子这样的大圣人,德高千古,道冠百王,正彝伦,端风化,继绝学,开万世。千百年来,上至天子,下到老百姓,无一不受孔圣人的师资之益。然而,河南省的地名如商丘、章丘等,都触犯孔圣人的名讳(注:孔子名丘)。多少年来相沿未改,这倒真令朕的心里十分不安。为此,你们有关大臣应该立即开始磋商,对触犯孔圣人名讳的地名一事拿出解决办法。

  礼部接旨后,不敢怠慢,立马召集九卿研究,很快拿出了方案:除过“祭天于圜丘”的“丘”字不必回避外,凡全国各府、州、县的名称与孔圣名讳冲撞者,要上报内阁,由内阁作出决定后上报皇上批准执行。凡山脉、河流、市镇等的名称有冲撞者,由当地的巡抚决定更改方案,报礼部备案。凡姓氏与“丘”字相同者,改作“邱”姓。至于日常书写中凡遇到“丘”字,一律从古体而写作“正”字。

  这个方案报上去后,得到了雍正的首肯。

  不过时隔不久,雍正经反复琢磨,又变了主意,下圣旨说:以后除去四书、五经这些经典著作外,凡遇“丘”字,一律加上偏旁“口”,写作“邱”而读作期。这样,地名也不用改了。

  圣旨中,这位仁慈的君王又特别指出,凡与亲王名字相同者要改。朕早就下过明旨,两江总督查弼纳却置若罔闻,他在替吴淞营推荐守备候选人时,居然把一个名叫刘允祥的千总提上来。他难道不知道这触犯了怡亲王(雍正的弟弟,名允祥)的名讳吗?大不恭敬!朕已下令让他回京听候处分。这个倒霉鬼查弼纳就因为推荐的人的名字犯了名讳,结果连乌纱帽也给掉了。

  皇帝的圣旨传到江西布政司衙门后,不知是那一位幕僚看到皇上这么重视名讳,觉得这个问题非同小可,便琢磨出一个点子:刻印一本《圣讳实录》,卖给考生,岂不一举两得,考

  请收藏:https://m.bq5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