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1 章_在年代文里当炮灰[七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一章

  苏苗苗下乡的第一顿饭,是在杨丰年家吃的,也就是王小麦的大舅家。

  蒸窝头、煮野菜、一碟子雪里红咸菜,外加一大锅红薯棒渣粥,就是这一大家的晚饭了。

  苏苗苗其实是有些吃不惯的,毕竟这个年代的粗粮的口感,相较于后世因为健康而极受人追捧的状态,是完全不同的。后来的粗粮是人们在吃惯了精米精面后发现粗粮的更加营养成分后才时不时作为加餐来食用的。而且,后来的这些玉米面儿、棒渣粥什么的,都是经过加工的,口感上不绝的粗糙,更不会拉嗓子。

  但现在这窝头渣粥的啥的……是真的没有过什么加工,嚼起来口感粗糙,咽下去更是难。苏苗苗艰难地嚼着嘴里的窝头,终于明白为啥有人说,当吃到不爱吃的东西或者是不好吃的食物时,会出现“越嚼越多,怎么咽也不想,也咽不下去”的感受了。

  苏苗苗此时简直欲哭无泪。

  她一边觉得自己既然到了这个年代就必须要适应这个年代里所有的一切,一边又真心为自己喊屈。想她苏苗苗,踏踏实实创业、勤勤恳恳经营、按时按月缴税……从来做过半点亏良心的买卖,也没有干过半点损人(不)利己的事儿,刚过上好日子没几年,餐馆这边也不需要自己时时去后厨做饭,可以专心经营,开拓事业的时候,她竟然穿越了!还是穿越到干啥啥不行,去哪儿要证明的七十年代。

  苏苗苗承认,她早年为了挽救餐馆,没少吃苦受累,但作为一个厨师,她在吃上面是拥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的,是从来都没在吃上面委屈过的!

  可现在这叫啥事?

  吃糠咽菜不说,她还得表现出,吃起来一点不费劲,甚至滋滋有味的样子。

  苏苗苗当然可以表现出自己地不满,可有什么用吗?

  农村的条件就是这样,分到手的粮食倒是可以换细粮,可够谁吃的?又能吃多久?在享受和饿肚子之间,没有人会选择一时的享受,谁都不想饿肚子。

  更别说,她现在作为知青,“借”住在王小麦家也好,住知青点也好,吃的都只能是这些,甚至更差。她包里是有麦乳精,有罐头,甚至还有空间里的东西……但她能拿出来吗?麦乳精和罐头太过显眼不说,拿出来也可以,但够吃多久的?她手里是有票,能去供销社买,但太过显山露水一定会被排挤不说,还容易被盯上。

  这个年代,在还没有改革开放前,贫穷才是最正常,也是最最安全的。

  苏苗苗早就做好了吃苦受罪的准备……虽然很难,但她还是将碗里的食物都吃光了,并且一脸感动地对饭桌上的老杨家人说道:“谢谢姥姥,还有叔和婶儿们,你们是我见过最善良友好的人。我一开始对下乡很害怕,第一次离开家,要不是认识小麦姐

  请收藏:https://m.bq5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