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46章 化工厂_陈旭杏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钢球,然后热抛之后冷却精选,再经过抛光处理,这样热轧出来的钢珠要比当初通过钢筛制作的质量好无数倍,无论在大小规格、精度还是耐受强度方面都不可同日而语。

  因此眼下的科学院系统,已经完全进入了一个良性的高速发展阶段,尤其是齿轮和车床这两次重大的进步大大加快了各种机械的普及和推广。

  特别是齿轮工艺的成熟,使得几乎所有的机械都开始进入了齿轮时代,不仅仅这次研发三年才成功的纺织机,还包括最开始的齿轮祖宗水车磨坊都已经更换成为了真正的齿轮传动,而不是以前那种互相咬合的棍棒结构。

  在没有发明出蒸汽动力之前,机械继续发展已经到达了瓶颈阶段,因为更加复杂精密的机器用畜力和人力已经无法满足运转。

  蒸汽动力在胡宽等人的要求下,陈旭在科学院和工学院讲过几次课,安排了两个不同的小组在进行试验,但目前并没有看到任何效果,原因很简单,那就是铸造工业精密度太差了,如今连最简单的液压机都无法制造出来,因此面对完全由钢铁构成而且往复运动的密封活塞结构,所有人都只能继续把精力投入到更加基础的制造和测量仪器上来。

  眼下最大的阻力还是制造业的精密度远远不够。

  还有就是理论太过深奥和复杂。

  蒸汽机的复杂程度足够让所有人抓狂,就连当初最感兴趣的胡宽在听完陈旭讲课之后研究了一个月,最后拍拍P股去当他的图书馆开发公司的老总去了。

  不是他不想继续研究,而是这个东西他感觉已经不是人类能够研究制作的东西了,复杂到脑花儿完全不够用。

  蒸汽机的原理的确很简单,似乎讲起来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就是利用能量转换,将水加热成为蒸气推动活塞运动,带动齿轮或者连杆将能量传递出去转换成为驱动机器的动能,但实际上陈旭可用一个热水壶演示蒸汽的力量推动壶盖不断开启闭合或者在壶嘴处放一个小扇叶被蒸汽推动旋转,但要把这个简单的原理通过一个复杂的机器演变成可控的过程,其中涉及到的东西太多太复杂了,远不如说的听的这么简单。

  水蒸汽压力如何控制,如何进气排气,如何降温循环回收,活塞如何往复运动,机械连杆如何平稳传动,这些东西即便是每一种单独拿出来都需要反复研究,更别说全部糅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复杂的整体,任何一个环节配合不好就不能运转,更何况眼下铸造加工工艺的精密度还在毫米级徘徊,气缸活塞做到不漏气都不行。

  而陈旭为了将蒸汽机研发出来,在科学院系统悬赏整整一百万钱的奖金作为研发动力,而且研发资金更是不限量使用,要求整个科学院所有附属单位全力配合。

  但即便如此,

  请收藏:https://m.bq5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