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六章 帝王心术、何为赏罚!_我家老爷子是朱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皇爷爷,此战大捷,应当犒赏三军!”朱瞻基情不自禁的举着军报,欢呼起来。

  这个喜讯使朱棣的眼睛里有了神采,额头和嘴角两旁深深的皱纹里似乎也蓄满笑意,他缓缓走到龙椅前坐下,说道,“传旨!”

  早在皇帝坐下的那一刻,太监王景弘早已将笔墨准备妥当,朱瞻基坐在不远处的椅子上静静地提笔等候着。

  “你打了胜仗,朕很高兴。”

  朱棣说话的风格一向直白,简约明了,就跟家常话一般。

  当然了,如果朱棣说话越是正式,“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之类的话,就表示有人要被砍头了。

  “就是大明的好男儿死的有点多了,你是北伐的元帅,那些战死的士卒的尸首一定要收敛好,咱们汉人讲究落叶归根,他们为大明而死,咱们可得让他们的魂魄回归家乡。有功之士的名单都报上来,战死者的名单一个都不能落下。还有那些伤了残了的,通通记录下来,抚恤金一份都不能少,他们为国尽忠,咱们可不能寒了他们的心呐……”

  朱棣语气平和,缓慢的说道;朱瞻基一笔一划,认真仔细的写着。

  忽然,朱棣的眼中露出一丝犹豫,被朱瞻基捕捉到了。

  按理说,大战结束后,皇帝就要按功行赏了,可是朱棣迟迟不提奖赏元帅陈懋之事,就连在战场上牺牲了的先锋大将李彬如何赏赐一事,也一概不提。

  “就这样吧。”朱棣语气平和的说道,“八百里加急,送到陈懋的帐前。”

  皇帝的贴身太监王景弘小心翼翼的手捧着墨迹未干的圣旨,走到皇帝的案桌旁,桌案上有一个朱红色的古朴的盒子。

  朱棣站起身,脸色郑重的打开了盒子,然后双手从里面捧出一枚大印,国玺!

  朱棣在圣旨上重重的盖下印记后,随后一脸正色的说道,“户部夏原吉听令,战死的士卒,每人抚银三两,每个月给他家中发十斗米、肉十斤,棉布两匹。伤残不能自理者,每年多给他米十石。”

  刚说完,朱棣的眼睛射出两道寒光,咄咄逼人,“你让下面的官吏好好的记住了,少一粒米,少一文钱,他们的乌纱帽就都可以摘了!”

  “臣遵旨!”夏原吉跪倒在地,一脸严肃的回答道。

  朱棣对待军中将士的抚恤金可谓是大手笔了,古往今来的帝王又有哪个在乎这些泥腿子的死活?一次性给几斗大米就算是隆恩了。

  朱棣对待这些为了大明抛头颅洒热血的将士,可谓是真正的做到了让他上了战场,没有后顾之忧。即便他战死沙场,家中的孤儿寡妇,也绝对不会忍饥挨饿,对于那些伤残不能自理的将士,朝廷也会供养他一辈子。

  也难怪太子朱高炽在几次监国中,整日喊穷,完全一副放不开手脚治理国家的模样。

  朱瞻基不由的有些感触,没有任何人的成

  请收藏:https://m.bq5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