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三章 有些事,只能爷爷来做!_我家老爷子是朱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竖日,阳光明媚,暖和。

  御门听政大朝会,永乐二十年第一件大事,骤然而来。

  皇太孙殿下朱瞻基于大朝会之上,在京都六部官员面前,奏报皇帝,将如何用盐矿石来制精盐的方法和盘托出。

  六部官员从一开始的不可置信,到皇帝诏来昨日御花园的宫女太监作证,以及明晃晃的装满精盐的大木桶的出现,让一众官员彻底信服。

  “太孙朱瞻基,自小聪慧,此制盐法,真乃旷古烁今,从此大明的老百姓,人人都能吃的起盐了……”,皇帝朱棣的声音在奉天殿缓缓响起。

  “即日起,大明国内的盐矿山通通开掘起来,即日起,按照太孙的方法来制盐……”朱棣看了看一脸喜悦的臣工们,随即将落在一个人身上,“赐太孙朱瞻基,先斩后奏之权”。

  话音刚落,一挥龙袍的袖子,“退朝。”

  ……

  文渊阁,御案上的奏折堆积如山,刚下朝的皇帝朱棣正埋首在其中。

  朱瞻基紧随其后,来到朱棣的身边,拿起朱棣刚刚批阅的奏折,仔细的一边看,一边琢磨着。他看的,正是朱棣刚写的,对于地方灾情,地方官员应该如何处理的方法。

  这是朱棣给他的特权,可随意翻看各地官员上呈的奏折。

  朱瞻基看了几本奏折,沉思了良久,忽然有所明悟,对朱棣说道,“爷爷,孙儿听闻,有些地方官员,面对天灾,居然从基层开始,就层层隐瞒,不敢据实上报灾情,仅仅是为了保住他们头上的乌纱帽。”

  “所以孙儿认为,不如派遣御史,翰林院的博士以及每年科举的前三名,组成一个巡察小组,督察地方,查看民情,也能起到历练他们的作用。”

  “这倒是个办法。”,朱棣闻声赞道,随即摇了摇头,不由的叹息道,“从古至今,哪朝哪代没有贪官污吏?贪官污吏之多,杀之不尽啊,可叹可恨!”

  “关于吏治,孙儿有些不成熟的想法。”朱瞻基给朱棣揉着肩膀,一边思索着,开口说道。

  来这个世界之前他就已经很喜欢

  “堵不如疏,人性本恶,贪婪成性,只是因为没有监督约束。”朱瞻基看着朱棣的脸色,缓缓的说道,“孙儿认为,不如在六部官员之外,再另组一部,名为监察院。由督察御史和清廉的翰林院学士来担任职位,以此来监察天下所有官员。”

  朱瞻基停顿了一下,再次开口说道,“天下官员的家中财产都要在监察院登记造册,除了他本人的财产,还要直系亲属的财产,比如他父母兄弟姐妹,子女妻子族人,都一一登记在册。每一年监察院就查看一次,若是他家的家产翻倍,那不用多说,他自然是贪官一个。即使他隐匿了财产,交由他人代为保管,也是有迹可循。”

  “顺天府为中枢,设立监察院总院,设院长一职,于天

  请收藏:https://m.bq5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