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十四章 家驹千里,国石万钧!_陛下,我能三个月平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这么一个少年,自幼丧父,家境贫寒,母亲依靠卖豆腐养活他和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

  少年深知母亲的不易,时常宽慰母亲,说等他长大了,一定要要母亲过上好日子,以报答养育之恩。

  母亲深感欣慰,邻居们都说,少年聪明,若是能上学,将来怕是要中秀才呢!

  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个母亲又不想要望子成龙呢?

  于是母亲倍加操劳,含辛茹苦,攒下学费送少年去附近的溪益馆读书。

  少年果然是个读书的种子,识字读书,进展神速。引得同窗个个佩服,老师也交相称赞。说少年未来必功成名就,前程似锦!

  可是正当这时,母亲却病倒了,连妹妹也因为无钱治病而死去了。

  少年只得放弃自己的学业,回家里替母劳作。邻居和师长们都说他孝顺,十里八乡都传颂着他孝顺的美名。

  族中有一位举人老爷开设了一间村学,老爷怜惜其才,让少年免费入学。不但如此,还将家藏的《史记》《资治通鉴》《三国志》等藏书借与少年阅读。

  少年勤学不辍,学业大进。引得举人老爷赞叹,“家驹千里,国石万钧!”一时之间,闽南尽传少年之才名。

  ……

  就这样,在所有人的赞美和艳羡中,少年长大了。

  二十三岁乡试中举;

  次年会试,进士及第;

  初授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六年后擢升浙江提学佥事,两年后升迁两浙承宣布政左参议,三年后升陕西督粮参政……仕途可谓一帆风顺,同乡引以为荣,同窗交相赞誉。

  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所能看见的山巅也不过就是他现在的样子,然而对于他来说,人生的精彩却刚刚开始。

  崇祯二年,时任陕西督粮参政的他领兵出征,助三边总督杨鹤大破山西巨寇王左挂!威名盛于三边,叙功上达天听。

  崇祯三年,升任延绥巡抚。

  崇祯四年,升任陕西三边总督。

  此时的他不过才38岁,便从一介白丁,成长为一方大吏,国朝庭柱。

  荣宠之极,古今罕有。

  崇祯十二年,建虏南侵。其势汹汹,众将皆墨,群臣束手。

  山河悬于一线,剧变将生肘腋。

  临危受命,任蓟辽总督。君王托之以社稷之重,万民视之为倒悬之解。

  当时的他,虽深感任务艰巨,但也丝毫不曾怀疑,自己能力挽天倾。

  山河破碎,匹夫不失拔剑之志!

  青天欲坠,书生当有匡扶之心!

  ……

  所有人都认为他很好。

  他也一直以为自己很好。

  直到崇祯十五年三月他所在的松山城破之际,他依然认为自己很好。

  平生之中,书读得好,兵带得好,忠孝仁义,从来未曾亏输。

  甚至直到五月间,他依然能够昂然不惧,大义凛然。

  做不成百战名将,也当是个忠臣赤子!

  然而……

  壮士昂扬筹谋尽,

  临事方知一

  请收藏:https://m.bq5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