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七一章 因素_永不下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者,再加上研究机构,残存之人的绝对数量并不算少,相比于“阿达民”一个人,治下的民众成千上万,这是很寻常的情形。

  人数对比如此悬殊,力量的对比,却完全是一副颠倒的模样。

  新时代的人类文明,如果还能被称之为“文明”的话,其组织形式,与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不尽相同,却又有本质上的一脉相承之处,区别只在于,居于统治地位的管理员,其维持统治的手段,是历史上任何君王都梦寐以求、却注定无缘的。

  机器,在这样一个时代,近乎完全取代了人的地位。

  除严肃的科学研究之外,一切岗位亦然,暴力机器就是如此,几乎可以完全由机器代替。

  庞大的暴力机器中,唯一无法被取代、也没必要取代的,就是决策者,这职位天然的由管理员来担任,其他所有成员,则全都是没有意识、没有情感的机器。

  这样的体系,毋庸置疑,绝无可能从内部被攻破。

  而从外部去进攻,对定居点、科研机构里的人类而言,又分明是一种悲壮的自戕。

  正是基于这种观察,在考虑自己与人类文明的前途命运时,方然根本想不到治下的民众,也不认为他们的观点,假使有的话,会对历史的进程产生任何影响。

  诸如此类的动机,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罗列、与详尽的分析,让方然意识到,这些动机几乎都只是笑谈。

  到最后,留屏幕上的“动机”,就只剩下了一个:

  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

  科学技术,人类文明的根本推动力,一旦取得划时代的重大突破,对管理员、大区乃至人类世界的影响,都将难以估量。

  排除其他选项,最终,面对“科学技术进步”的重大猜想,推理的过程十分粗糙,结论,也不一定准确、甚至不一定正确,方然却很有兴趣的将思维聚焦到这一点,闲暇时分,几乎都在思考这至关重要的问题。

  科学技术的突破,这种事,究竟会在哪一个领域爆发,又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

  身为管理员,而非科技前沿的探索者,思考这种问题似乎是很无稽,方然没有刚愎自用,而是将这一问题分发给若干研究机构,他想听听专家、学者的意见。

  只不过旁人的意见,仅供参考,即便思考的很艰难,他还是很想独力将其解决。

  这一寄望,不是身为管理员的自高自大,而是他认为,在跨学科、跨领域的文明前景之研究中,自己的条件、思路与既有经历,会比NEP大区内绝大多数专家学者更有利,进而,也更有可能得出真正准确的结论。

  然而……

  一旦涉及到科学研究,尤其是战略层面、长远立场的分析,这,却又谈何容易。

  科学技术的大厦,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高不见顶,其中的厅堂廊舍,也不知道有几千几万之多,单凭一个人的力量,即便穷极毕生,也只不过能够比较详实的把握其中一个学科领域,一个技术分支,甚至一个分支下的狭小方向。

  站在这栋大厦之外,自己,不从事任何科学研究,充其量只做些必须亲力亲为的IT项目,以这样的基础,

  又怎能奢望把握这时代的脉搏,号准科技发展的大方向。

  请收藏:https://m.bq5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