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四十四章烈士祠首祭_统计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所以一直不被大量采用。

  不过这种炮打仗不行,在这种礼仪场合用来当礼炮确非常合适,礼炮又不放炮弹,就是听个响,所以不存在膛压过大的问题。

  快速更换的子铳又去掉了清洗炮膛的时间,让礼仪炮声得以连续,不至于发一炮等半天的尴尬。

  子铳的取出又带走了大量的热量,减缓了炮管过热的速度,不至于使得礼炮发射一半就要冷却火炮。

  总之用现在最好的钢材打造的这十六门火炮大大给朱慈烺长了脸,不过跟后世阅兵礼炮还是有点不一样,因为引信不能精确控制,这放炮总能听见一两个杂音。

  但是这已经是训练了一两个月的成果了,朱慈烺也不好苛责太过。

  礼炮鸣响之后,朱慈烺代表崇祯宣读册封圣旨,内容就是忠烈祠建好,朕心甚慰,把各英烈供入忠烈祠永享香火供奉。

  再次强调大明不灭供奉不绝的约定。

  下一步就是由士卒送忠烈之灵位入忠烈祠,这个其实就是一个仪式,为了照顾崇祯的脸面。

  毕竟圣旨都没下,里面先供奉上了,这把崇祯面子放在哪?

  所以主殿的忠烈灵位要在宣读完圣旨之后才入殿供奉。

  主殿的灵位上书写着两行大字:“为大明而战死英灵永垂不朽,为华夏而战死英灵永垂不朽。”

  这块牌匾上的字是崇祯亲自书写,由军中最好的工匠雕刻,木料是最上等的御用金丝楠木。

  本来一开始打算用太监刻,但是太监们不敢,怕自己身上阴气重惊扰了英灵,后来问了军中将士他们也不喜这块牌子由太监雕刻,所以改为军中工匠雕刻。

  把灵位送入正殿,然后朱慈烺带着百官祭拜,因为礼制朱慈烺只能行鞠躬之礼,在朱慈烺的坚持下,礼部同意把三鞠躬改为九鞠躬。

  在礼部官员看来烈士并不是祭天地神灵,不能混淆一谭,太子又代表的是皇上。

  但是身后的官员还有军中将领这要进行三拜九叩大礼。

  之后朱慈烺入正殿,敬香,在鞠躬九次,之后入二殿,二殿为历代为华夏而战的著名人物,例如卫青、霍去病、公孙瓒、岳飞、等等。

  这些人朱慈烺要依次上香行三鞠躬之礼。

  然后入三殿,第三殿则为大明建立以来未驱除鞑虏恢复华夏而战死的大明将士,还有本朝战争中战死的将士著名人物。

  朱慈烺再次上香鞠躬行礼。

  三殿之后是碑林,这些碑都是用上等的汉白玉雕刻,上面密密麻麻的写满人名,而第一个最大的碑则是一个无名碑,即用来祭奠那些战死而不知道名字的或者不便提名的人的碑。

  这要是挨个拜朱慈烺估计要累死了,所以朱慈烺在第一个碑那里进行了行礼,然后由将士挨个去上香。

  过完这一步之后,剩下的就是告灵环节,也就是献上捷报,献上大明地图,告知先辈大明今日之盛况,还有最新取得的成就。

  没有什么能比捷报还有开疆扩土能抚慰英灵的了。

  最新的大明疆域全图,再次把长城以北数百里纳入统治,大明也再次在辽东建立据点,这些都要告诉先辈,以慰亡灵。

  最后则是再拜别灵,之后礼成,整个典礼结束。

  无弹窗

  请收藏:https://m.bq5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