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大明编钟_统计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并包上面和尺度上要比原本的京剧要大的多。

  只可惜现在还只是雏形,在朱慈烺看来,所谓的京剧,也就是来京城的这些著名的戏班进行本土化,然后吸收各家的优秀曲目优秀的做法,最后形成自己的独特曲目样式。

  发展的时间久了,那自然就有了京城的特色,那不就是大明版的京剧么。

  这个戏台唱的是昆曲,听的人不多,这玩意曲高和寡,太高声了,处处用典故,没有一点文化阅历你还真的听不懂。

  反正朱慈烺和太子就听不懂,崇祯听了一会之后也是兴趣缺缺。

  再看下面做的,很多都是穿着长衫的一副儒生的打扮,台上的演员台子也破旧,戏服也是浆洗的发白,叫好声都了了。

  朱慈烺忍不住叹了一口气:“我不杀伯仁,伯仁确因我而死,当真是让人唏嘘。”

  崇祯想了一下明白了朱慈烺的意思:“这有什么,旧的事物在不停灭亡,新的事物在不停出现,不是你对他们赶紧杀绝,而死他们自己抱残守缺。

  就像那新猴戏,可有人逼他?就像这昆曲,可有人强迫他们非要干这个?这是他们自己选择的路。

  大明生民亿万,朝堂一个政令,必然有人得利飞黄腾达,有人示意贬落尘埃。

  身为皇帝你只需要照顾大多数人的利益就好,太追求完美,这也照顾那也照顾,往往就会平庸。”

  朱慈烺一下子没听明白,仔细品味了一下才明白,不禁赞了一句:“还是父皇您看的通透。

  太子,你可听懂你皇爷爷的话了?”

  太子自信的点头:“听明白了,这些人自己非要干这个,吃不上饭了都要干,那不是傻么?干啥不是吃饭?只知道抱残守缺怪不得别人。”

  太子这么理解也没有错,只是没有理解崇祯的最后一句话,不过他这个年纪,想让他明白也难。

  几人继续往前走,崇祯突然说道:“我记得你似乎对于戏曲,歌舞,音乐这些东西都不怎么喜爱?

  但是看报纸上说你重金寻找能复刻春秋战果时期编钟的人,要求编钟能演奏音乐,这个是为何?”

  朱慈烺哦了一声:“也没有什么,过年清扫宫殿的时候,从皇宫物品册上看到大明皇宫有这么一套编钟。

  于是兴起让人演奏一下听听,结果宫廷乐师都不会演奏,问了其他人才知道,这套编钟已经不是当年秦汉时期的编钟模样。

  自秦汉之后,编钟逐渐由乐器变成了一种宫廷装饰和身份象征,到了唐宋更是因为乐器的发展外来乐器的引入等等,编钟铸造技术几近失传。

  到了咱大明更是只有其行而没有一点实用功能。

  于是朕就命人寻找民间可有人会铸造演奏这种编钟,如果能够复刻,咱们就能听到春秋战果时期这种编钟的煌煌大气之礼乐。

  这也是大明延续汉文明,重新让汉文明再次达到极盛的一个有力证明。”

  崇祯算是明白了,找人制造就是为了证明自己牛批呗,盛世是朱慈烺的盛世,跟他崇祯有啥关系?

  倒是太子听到这话记在了心里,要是将来父皇没有完成,那自己一定要想办法搞出这套编钟!

  1秒记住顶点:。

  请收藏:https://m.bq5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