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谁出头_统计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路过且没有在当地住店或者长期居住,当地就可以不查验。

  而一些重点地区,或者怀疑某一部分人有问题,当地官府也可以根据身份证迅速查验。

  办法是好办法,只是陛下当着大家的面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又给解决了,是不是显得他们这些大臣非常没用?

  陛下这么做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正当这些大臣思考的时候,朱慈烺继续示意朱姬润,朱姬润站了出来:“陛下,关外之地,长期以来,未被纳入五年计划开发范围。

  导致各地发展缓慢,人口资源分配不均导致各地很难形成合力。

  臣请陛下制定相关方略,指导关外地区的发展。”

  朱慈烺嗯了一声,看着朝堂上的文武大臣:“这件事确实重要,各位有什么想说的么?”

  吴启晨躬身站了出来:“陛下,臣觉得,关外地区开发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不能大家站在朝堂上相当然的制定计划。

  朝廷应该成立专门机构,邀请战略专家和各地的智者群策群力来制定计划。

  不过臣觉得关外地区的开发计划应该遵循三个原则,第一就是关外地区不得跟关内地区的产业形成竞争。

  第二就是关外地区的开发不能跟关内竞争人口和人才。

  第三就是关外地区的开发应当一地一特色,求一门精而不是求全面。”

  吴启晨显然不是临场发挥的,这三条建议一提,就等于给关外地区的开发画下了红线。

  第一个不能跟关内产业竞争,很明显,关内地区才是大明的核心,你要是关外地区发展的比关内还好,那大明还谈什么发挥关内地区的向心力。

  第二条也是,关内关外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也是人口的竞争,跟第一条一样,关外发展可以,但是不能比关内发展还好。

  第三条说的就是全球化的问题了,鼓吹全球化,让各地区独立追求一个特色产业,参与到全球化分工之中。

  这候17BXW*章汜。不能让他们有齐全的工业门类,只能成为全球市场的一个零件。

  这样他们就只能依托大明关内存在,如果某一个地方有了二心,想要叛乱什么的。

  大明的制裁大棒一挥动,那这个地方就完蛋了,根本没有办法生产出合格的工业品。

  甚至不只是工业品,例如一个地区非常适合种棉花,那就光让他种棉花,一粒粮食都不种。

  你说他要是只有棉花还会造反么?造反了吃棉花么?

  还有适合养羊的地方只养羊,适合开矿的地方只开矿。

  说的是为了让他们精于一种产业,实际上这就是全球化,这是后世的挖坑手段,多少国家都被坑了。

  相信以大明关外地区的那些人的见识,肯定不能发现这个计划的问题。

  就算发现了也没有用,大明现在最大,你必须按照大明的意思来办!

  这是阴谋也是阳谋。

  制大制枭。吴启晨说完之后下面一片沉默,又要成立新部门了?只是这个部门好像不怎么样啊。

  五年计划制定小组,有小内阁之称,基本上就是下一届内阁的人选了。

  但是这个关外地区规划部门,能够取代朱姬润这个皇室大总管么?根本不可能,这显然是一个干好了陛下受益,干不好里外不是人的衙门,谁会出头?

  请收藏:https://m.bq5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