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四十七章 决堤前夕_抗战之血色战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交官之一。但是此刻这位国民政斧的老朋友却并非为友谊而来,他不得不遗憾地照会蒋委员长,德国政斧决定召回在华军事顾问团,单方面中止两国之间所有合作项目,其中包括已经签订的购买军火合同。

  蒋介石当场愤怒地砸碎一只玻璃水杯。

  对于身陷困境的国民政斧来说,德国人的背叛不啻于从背后插上一刀。1931年曰本悍然侵占东三省,站在中国一方伸张正义的国家既不是标榜明煮楷模的英美各国,也不是社会主义苏联,恰恰是后来成为法西斯邪恶轴心之首的希特勒德国。德国政斧给于中国全力支持,不仅派出军事顾问帮助中国进行军事改革,提高军队战斗力,还免费接收中[***]官赴德国受训,出售以及无偿提供德式武器和军火援助,帮助中国政斧制定对曰作战计划等等。直到抗战爆发之前,国民党中央军拥有的先进装备大多为德国制造。

  但是这种国际援助并不能说明德国是个主持正义的国家,国际交往没有是非,更没有永远不变的立场,惟一的原则是利益使然。当初德国人反对曰本侵华,目的并非主持公道而是为了避免“使他们的战略野心发展到一个错误的方向”,也就是妨碍未来轴心国联盟的全球战略计划,所以当“卢沟桥事变”爆发德国大使立即投入全力斡旋,据说希特勒亲自带口信给曰本天皇,试图说服曰本不要在中国扩大战事,而应将注意力用于对付“来自北边的危险敌人——[***]苏俄”。

  陶大使始终以双方盟友的身份在东京与南京之间进行穿梭外交,斡旋一度出现和平曙光,东京方面同意停战撤军,和谈眼看就要成功。

  但是这一切努力随着南京陷落而化为泡影。

  其实蒋介石对德国人的背叛未必没有心理准备,秘密情报显示,“七.七事变”前德国就与曰本秘密签订[***]防共的《柏林协定》,随着意大利加入三国联盟渐成雏形,这样曰本人就后来居上,在德国的全球利益天平上挤掉中国,使得国民政斧成为轴心国联盟条约的第一个受害者。屈辱和悲愤令中国委员长一时情绪失控,欲将手中水杯扔向德国大使,只是最后关头那个物体改变方向落在地板上,杯子发出的响亮爆裂声充分传达出中国首脑不可遏止的怒火和抗议。

  当然在外交场合中这种失态并不是力量的象征,因为任何不符合外交礼仪的言行都将被视为对文明的冒犯和亵渎。其实蒋介石很清楚,德国人离开只是一个信号,表明中国在未来国际社会中的处境将会越来越艰难。国际社会果然对德国人撕毁合同背信弃义反应平淡,一位正在喝下午茶的英国外交官用懒洋洋的腔调评论说:是吗?希特勒干吗要帮中国人的忙他们

  请收藏:https://m.bq5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