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八十五章 内应_后汉长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这一生的第一个贵人,司隶校尉钟繇。当时,梁军已经败于汉中,西州集团分崩离析。而钟繇,作为西州集团的重要一员,虽说没有受到牵连,但在逐渐被关东系占据的魏庭之中,压力自然是与日俱增。因此,为了摆脱困境,钟繇决定,通过向梁祯举荐人才的方式,来加深自己的影响力。

  魏讽就这样,被钟繇举荐到太师府中。当时,梁祯正在筹备称王之事,恰好就需要如魏讽这般,既擅长文论,亦擅长辩难的人,来替自己“舌战群儒”,扫清舆论上的障碍。于是,梁祯在跟魏讽详谈了半个时辰之后,便拜他为西曹掾,专掌文论事。

  果然不负梁祯所望,在魏讽的主笔下,士林中的舆论,也渐渐地向梁祯倾斜了。梁祯大喜之余,对魏讽自然是更加器重。并在几次宴会上,向刘廙、王粲、宋忠等当世名士,引荐魏讽。

  梁祯的本意,是让魏讽在跟这些当世名士的交往中,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学识,提升自己的境界。但怎料,梁祯的好意,却极有可能在数年之后,让他辛苦拓下的基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之中。

  因为魏讽并不“忠”于梁祯。其实,这宦海之中,也从没有绝对的忠诚,要笼络人心,要么谈俸禄,要么谈名位,要么谈志向。比如,像杨奉、张燕等黄巾将领,梁祯给的就是厚禄;而对华歆这种最恋权重名的士人,梁祯给的就是名位;而对荀彧这种“王佐之才”,梁祯谈的就是志向。

  而在梁祯眼中,魏讽属于第三种人,因为其年少成名,且又生于富贵之室,故而对厚禄与名位,都没有表现出太大的追求,因此他所追求的,就只能是志向。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嘛。

  只是,人的志向,也是最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不说别人,就说梁祯自己,谁能想到当年那个未冠戍边,血洒三边的少年,如今竟然成了天汉的头号“乱贼”呢?

  魏讽也不例外,只不过,谁也不知道,有“狂才”的他,究竟是因年少热血,还是认为在梁祯这里,实现不了他的志向,总之,他跟南边的刘备,勾搭上了,并且愿意助刘备一臂之力。

  魏讽先依靠他的狂才,取得了王粲的两个儿子,大儒宋忠之子,原荆州从事刘廙之弟,以及曾在荆州游学的尹默等一大帮有着荆州背景的士人的信任。而后又充分地发挥了他过人的口才,在这些人心中煽风点火,以求拉上他们,一并作乱。

  当然,魏讽的这些举动,也是不可能完全瞒住所有人的,比如左冯翊郑浑之侄郑袤,素以识人名的北地人傅巽,乃至刘廙本人,也都看出了端倪,并且再三告诫自己的亲友:讽奸雄,必以祸终,子宜绝之。

  有的人或许会觉得奇怪,既然魏庭之中,已经有为

  请收藏:https://m.bq5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