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31章 锦衣卫_宋成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个庞大国家该如何治理的问题。这时候肯定没法依靠一两个人完成,皇帝决策,宰相辅佐的模式也就顺理成章了。

  接下来的两千年,博弈的双方就是皇权和相权。

  这二者该怎么分配?

  皇帝抓大事,做决策,宰相管小事,提供建议……貌似很单纯,可问题是大事小事,该怎么界定?

  如果一位成熟老道的宰相,面对一位青涩懵懂的皇帝,谁又是真正的掌权者?

  再经历霍光这种废立天子的超级权臣之后,整个官制就开始发生变化……先是削弱丞相权柄,弱化三公……可到了后面,还是不行,就干脆以小制大,把原属少府的尚书台拿出来,说白了,就是让天子秘书掌权。

  渐渐的,尚书台权柄越来越重,职位越来越高,取代了原本的丞相,再度威胁到了天子。

  这时候再度分割相权,弄出了中书监。

  经历两晋南北朝的乱世之后,到了隋唐,渐渐就形成了经典的三省六部制。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分割相权。

  到了这一步,就已经从秦汉时候的独相演变成了群相。

  一大群高级官僚,共同享有相权,辅佐天子。

  那到了这一步,事情就解决了吗?

  显然没有。

  相反,还更糟了。

  你把相权一分为三,三权分立,宰相们就互相内斗,让天子高枕无忧吗?

  想什么美事啊!

  宰相可是官僚集团最聪明的一群人,他们虽然也争斗,但那是演给皇帝看的,私下里他们都有沟通,彼此该竞争竞争,该合作合作,发财的时候,从来没有含糊过……所以有人跟你讲什么三权分立能够互相监督,就可以啐他一脸了,这玩意老祖宗早就试验过,根本行不通。

  而发展到了大宋朝,出现了最糟心的局面。

  三省变为了中书门下,宰相们合署办公,一旦大家伙点头了,皇帝也没有了插手的空间,只有在宰相有分歧的时候,皇帝才有了表现的空间。

  所以说什么封建皇权越来越强化,这个结论是存疑的,至少后世没哪个皇帝,有秦始皇的权柄。

  “赵卿,朕思忖了好长时间……觉得与其折腾官制,不如老老实实承认,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天子也不可能尽数总揽一切。”

  赵桓笑呵呵道:“朕的意思是这样,朕只设文武两个衙门,替朕做事。一个就是殿前司,改成锦衣卫,负责宿卫皇宫,监察内外,只对朕一个人负责。第二,就是设立内阁……仿效最初的尚书台,挑选一些学问笃实,了解国朝法度典章的文臣,由他们负责处理奏疏和宫中杂事。”

  “至于外面,一切都以政事堂为主……朕还打算恢复三公执掌,重新设立宰相,总揽政事堂,设立都察院,检查百官,再把御营司和枢密院合并,主掌全国军务,负责统兵。”

  赵桓接连抛出震撼弹

  请收藏:https://m.bq5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