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44章 他很幸福_我在末世种田求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朋友没错,可也不是过来求包~养的。这年头,谁容易呀。我就是问问。”

  “嗯。”王毅有些意外,但是没多说。

  送走王毅后,曾一鸣就去拜访了周围的老住户。

  大家都挺和善的,一听他们是新来的,都分享起了自己的生活经验。

  曾一鸣受益良多,很想感谢一下对方,可自己一穷二白的,啥也拿不出来。反而是周围的邻居们送给他们一些吃的,让他们一家三口度过了最难捱的第一个星期。

  之后,曾一鸣在基地找了个工作,开荒种地。虽然工作挺累的,可看着账户里与日俱增的信用点,就满足极了。

  曾父为了尽快偿还所负债务,就跟基地申请了修建房屋。

  虽然他年纪又些大了,可好在建筑材料比较现成,再加上都是一层平房,不需要太耗费力气。忙了一段时间,就修出了一间合格宿舍。

  这样债务就算偿清了,可为了多挣点口粮,曾父一直奋斗在修房的第一线,直到气温越来越低。

  曾母干不了体力活,她就跟着周围邻居外出摘野菜采蘑菇,拾柴。

  七八月的天,野菜早就老了。可为了果腹,都顾不上口感好坏了。运气好的话,一天能摘好几斤,运气不好的话,可能也就一把。

  不过柴火倒是拾了许多,已经堆满了一个屋。

  曾一鸣在发第一个月工资的时候,就请人帮忙盘了火炕。

  现在天还暖和着,人在旁边凑合几晚就成,倒是没啥影响。而且炕干得快,不像冬天,自然干不了,还得烧,一烧,还容易裂。

  曾父、曾一鸣都有工作,家里压力倒也没那么大。曾母还学着别人的样子在基地外头开了荒,买了一些种子种下去,生活得倒也有滋有味。

  他们一家算融入得快的,而且感觉现在的生活很好。

  一点都不像昆蒙山底,人太多,每天都挤挤攘攘的,就算付出劳动了,也还是吃不饱饭。

  昆蒙山那边基地的说法是东西部居民聚集,人口太多。储备物资不够,如果敞开肚皮吃的话,根本坚持不了两年。

  很多人知道后,都选择了离开。可昆蒙山离东边太远,就是想回去,都没那么容易。

  昆蒙山脚下的基地因为部分人口离开,倒是压力小了不少。可附近几个基地就受不了了。

  这就像个恶性循环,他们去哪,哪的条件就变差。

  最终,曾一鸣下定决心,要来找沈彦明。那家伙说过,要是遇到困难,他会帮自己一把。

  以前没想过给人增添负担,可现在,看着父母越来越瘦的身形,越来越佝偻的背影,他觉得,不能再这么将就了。

  于是,一家人一商量,就跋山涉水,耗费了一年时间,来到海市。

  中间,他们在某些基地临时住过。看似宽容实则苛刻的生活条件,让所有人都压抑不已。不像这里,只要勤奋努力,基地就不会亏待了你。

  也就是在那个基地,结识了这些伙伴,等到春暖花开,大家一起上路。从春走到秋,终于回了海市。

  曾一鸣感觉他很幸福。

  而且一切上了正轨,也没啥需要老沈帮忙的了。他没刻意寻找,可命运就是如此,让他们很快相遇了。

  请收藏:https://m.bq5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