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61章 君臣不合,请找苏良;久晴不雨_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加提醒后,自然知晓如何做才更有利于皇权稳固,更有利于大宋江山稳固。

  苏良能解决此事,源于他非常了解赵祯,不但了解他的性情,更了解他的处事逻辑。

  ……

  三月十六日,天晴不雨。

  三月十七日,天晴不雨。

  三月十八日,天晴不雨。

  ……

  田地干旱,麦苗缺水,旱情越来越严重。

  若三月份一直不下雨。

  整个京东路、河北路、开封府这一季的庄稼恐怕就要绝收了。

  三司使王尧臣一脸绝望,不时望向天上耀眼的太阳,喃喃道:变法一年所得恐抵不上一场旱灾所失,真是太难了!

  开封府的百姓们开始使用各种方式求雨。

  有请道士驱旱魃求雨,有寻巫师以舞求雨,有将蛇、蜥蜴、青蛙放在龙王庙或城隍庙求雨……

  方式多种多样。

  与此同时,民间开始传出一些流言。

  其中传播范围最大,百姓相信最多的便是:此番旱情乃是全宋变法违背祖宗之言所致,故而上天给予警示,必须立即停止变法,不然灾害可能更加严重。

  在当下,这样的传言特别能令人信服。

  不但百姓相信,读书人、士大夫官员们,甚至当今的官家都相信。

  因为“天人感应”的理论,已经深入人心。

  皇帝违背天意,上天便降下天谴;若开创太平盛世,上天便会降下祥瑞。

  诸如像地震、星变、水灾、旱灾、蝗灾等。

  皆为天谴。

  皇帝除了要解决问题。

  还要深刻反省,纠正为政得失,甚至写罪己诏。

  苏良听闻这些流言后,第一反应是先找到王安石,让他尽量少说话。

  若王安石再将那句“天变不足畏”讲出来,恐怕就要真的要被贬出开封府了。

  当下。

  苏良要普及“天灾乃自然之象,与人事无关”,根本不可能。

  ……

  三月二十日清晨,赵祯再次下诏。

  将在三日后再次祈雨。

  这已经是赵祯本月来第三次祈雨,若再不下雨,那他恐怕就要真的写罪己诏了。

  甚至变法进程都会受到重大影响。

  旱情。

  对江山社稷的破坏性实在太大了。

  当年,宋太宗执政之时。

  开封府曾受到旱灾与蝗灾的双重破坏。

  太宗皇帝多次祈雨而不得,最后恼怒之下,写了一封诏书给首相吕蒙正。

  “天谴如是,盖朕不德之所致也,卿等当于文德殿前筑一台,朕将暴露其上,三日不雨,卿等共焚朕以答天谴。”

  意思是:天谴降临,是朕失德,若三日后还不下雨,伱们就把朕焚之祭天。

  此手诏下达后,翌日而雨,蝗尽死。

  苏良怀疑这是一场作秀。

  定是司天监先探查出有雨,然后太宗皇帝才去祈雨,以此证明皇权天授。

  太宗皇帝无疑是证明成功了。

  但今时,司天监好像有些不准了,赵祯祈雨两次,都是滴雨未落。

  这时。

  苏良突然想

  请收藏:https://m.bq5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