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0章 铁模铸炮技术的突破_晚明海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门臼炮如今有两门正在铸铳台上浇铸,其余十一门还在排队,泥模都已经烘干了。”火器局局长向林海汇报道,炮兵哨只需要十门臼炮,但考虑到可能的报废,火器局一共制作了十三具泥模。

  这主要还是因为该型臼炮口径小、倍径短,成品率还是比较高的。要是海军用的十斤炮,交付十门就得照着五十门去生产,这也意味着需要制作五十具泥模,实在是太费劲了。

  “预计还要多久交付使用?”林海上次来火器局还是去倭国之前,当时泥模还在烘干。

  “再有一个月应该够了。”火器局局长说着又道,“主要是我们只有两座铸铳台,下模安芯和浇铸也需要几天时间,机加和测试倒是还好一些,臼炮倍径短,钻膛不算费事,局里的镗床也比较多。”

  “所以当前的瓶颈是在铸铳台?”林海闻言点了点头,火器局以前也曾申请过多建几座铸铳台,但由于泥模的生产效率跟不上,最后被驳回了,想不到如今反倒成了瓶颈。

  主要是这批泥模是额外抽调人手并行制作的,林海给火器局的任务也是年底前交付这批臼炮,导致如今很可能赶不上与郑芝龙的决战。

  “还有没有办法加快进度?”林海接着又问道。

  “有,何副司长那里还有个小型铸铳台,不过要用那个台子,只能是总座出面了。”火器局长接着又补了一句,“半个月前,伦司长来过一次火器局,要征用那个小台子,硬是没拗过何副司长。”

  半个月前,也就是郑芝龙出兵不久后,伦第一这小子倒是挺机敏的。但那何良焘也着实是牛脾气,连顶头上司的账都不买。

  从燧发枪机仿制开始,营造司成立了一个研究院,由副司长何良焘担任院长。那个小铸铳台是研究院的资产,不归火器局管,主要用于铁模铸炮项目,该项目是在四寸臼炮的样炮试制完成后上马的,截止到林海去倭国前还没有搞出什么名堂来。

  营造司研究院当前的研究项目都是火器相关的,也在新店溪中游,林海于是又来到研究院所在地。

  何良焘听说林海来了,连忙亲自迎了出来,自从铁模铸炮项目上马之后,他就住在了新店溪中游,连续好几个月都没有去过关渡。

  “何副司长,铁模铸炮项目搞得怎么样了?”林海对这个项目非常关注,就算不为了那个小铸铳台,他这次本来也是要来研究院看看的。

  “总座,我们正在铸造样炮,这回我觉得希望很大。”何良焘神情疲惫,但眉眼之间却满是兴奋。

  “哦?为何这么有信心?”林海感到有些诧异,上次他到研究院来时,何良焘还是一筹莫展的样子。

  当时用铁模铸出的臼炮又脆又硬,在测试中已经连炸了好几次,还有几次在机加环节就被干废了,大家提出了各种工艺改进设想,但最终却无一例外失败了。

  “是这样的,总座。就在你去倭国后不久,火器局有个半年前入职的工匠找到属下,说是他有办法,我听了他的思路感觉豁然开朗,所以就把他调到了研究院来……”

  “是什么思路?”林海打断了何良焘,他其实知道铁模铸炮的问题所在,也知道解决问题的方向。

  “他说铁模铸出来的炮之所以又硬又脆,主要是冷却太快了,属下觉得很有道理……”何良焘这话一出口,林海就知道找到症结了,铁模和泥模的最大区别确实就在于散热。

  请收藏:https://m.bq5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