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7章 花钱买清静_从平凡的世界开始当农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难。

  里外折腾,少卖十块钱都不止。

  看他拿着东西,王满囤第一反应就是有事儿。

  王秀刚家这猪能被评上乙等,说明两口子平常费心不少。

  刘庆立撕开烟盒抽了一支递给收购员。

  肯定不合理!甚至可以说毫无道理。

  吃点亏,平平安安最好。自己有空间在,不愁吃喝,已经领先这个时代大多数人了。

  王满银不知道对方所说是真是假,但只当是真的。

  “说实话,你开了这个代销点,咱们村背后说怪话的人还真不少,都让我给顶回去了。”

  “伱看着,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早说你们和小刘是亲戚,事儿也不会弄这么麻烦。赶上去称吧,‘估潲’给你按5斤。”收购员满脸带着笑意,直接招呼王秀刚去猪圈赶猪。

  光吃这些东西,猪自然不长膘。

  收购员看过秤后,直接报了斤两和等级。

  可是这个年代,农村很多事情并不能单纯用来讲道理的。比如养鸡最多不能超过五只,这算哪门子道理?再别如社员农闲外出搞副业,所挣的钱百分之八十要上交生产队,这合理吗?

  王满银还听说隔壁公社闹出一件事情,有人托关系在原西县城找了个代课教师的工作

  所以对于每月出五块钱这事儿,王满银其实并没放在心上,只当花钱买清静。

  “对了,你还能弄来西凤酒不?”

  这年头大部分人都吃不饱饭,更别说养的畜生。很多人家喂猪除了弄些刷锅水麸皮外,更多则是烂菜叶子、红薯秧还有去野外打猪草。

  “满银,你这又有啥事儿吧?”

  “那太谢谢满囤哥。”王满银哪里不知道,自己提过来的酒和白糖起了作用。

  “满银,钱你必须收着。我知道西凤酒难弄……你要不收,我就要酒了。”王满囤坚持给钱。

  晚上吃饭的时候,王满银一直听着村里的喇叭。

  收购员称完猪之后,又开发票,填写完成证。这也是一套流程……等王秀刚两口子回家,只要把完成证交给生产队,就算完成今年的预购猪任务。

  这行为立刻引起其他排队卖猪人的不满。他们没敢大声抱怨,只是小声叽咕着。

  “满囤哥,我理解,知道你为我好。”王满银仍然面带恭敬点头,没有丝毫不满。

  场内顿时鸦雀无声,再没人敢多说话。

  说到最后,王满囤倒话锋一转。

  而后,又不着痕迹把剩下的塞进对方衣兜里。

  不过一个小忙而已,吃饭有点过分了。

  王满囤的大儿子王海军,初中没上完,现在正在罐子村小学担任教师。

  王秀刚两口子自然非常满意,忙赶着自家猪上称。

  “其实倒没啥,有供销社郭主任给你撑腰,一般人也翻不起啥浪花儿……不过满银呀,之前开代销点,我让你每月交5块钱,这事儿你心里可不能埋怨呀。主要你说你这怂货,那时也没加个生产队。这种好事让你得了,我怕其他社员有意见,不得已才这么做的。”

  就说自己开代销点这事儿,每月往村里交五块钱,合理吗?

  “吵什么吵,吵什么吵,谁不想卖猪自己赶回去……凡是有个先来后到,人家早上就过来了,肯定要排前面。”收购员扭头嚷道。

  “一百三十八斤,乙等猪!”

  “哎,麻烦你了。为你那个不成器的侄子,我算是操碎了心。”

  领了钱后,王秀刚一个劲儿拉着几人,要去饭店吃一顿。

  如果两口子傻等到下午,这花猪连屙带拉的,最少减重十斤,恐怕只能评上丙等猪。

  闻言,王满银不知道该说啥好了。

  能在村小学教书,风刮不着,雨淋不到,绝对属于难得的轻松活儿。另外村里每年记2600工分,每月再补助6块钱。

  这样的工作,让村里很多人求之不得。

  支书家孩子却不想干……还是那句话,合理吗?

  请收藏:https://m.bq5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