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54章 收粮交粮_从平凡的世界开始当农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54章收粮交粮

  不同于平原地带,黄土高原因为水土的原因,小麦生长十分稀疏。

  用老人们话说,稀的跟兔子毛似的。一亩地能收入四五十斤小麦,已经要谢天谢地了。遇到干旱年成,连种子都收不回来。

  即使如此,社员们依然干劲十足。毕竟收完麦子,每家都能吃上几顿白面馍馍。对他们来说,再大的辛苦也值了。

  割麦子有讲究,麦秆直接不能放在地上,要捆好立起来。否则太阳一晒,麦秆变脆,朝山下搬运的时候很容易掉麦穗。

  庄稼活,不用学,埋头干就完了。

  只要肯下力气,都能当个好受苦人。

  王满银第一次割麦,倒丝毫不含糊。

  他头上戴着草帽,弯着腰,手中镰刀不停。一把抓下去,不过十来根麦秆。上边麦穗只有指头肚大小,很多麦壳还是瘪的。

  等婆姨们过来送早饭时,王满银身后已经堆了二三十个麦捆。主要麦子太稀疏,根本不出活儿。

  随着口哨声响起,众人才稀稀拉拉停下手中镰刀。

  很快,兰花就嗔怒推了丈夫一把:“你干啥呢?忙一天活了,不嫌累?”

  兰花烧了半锅热水,然后一股脑倒在大木盆里。

  被大喇叭吵醒时,王满银无奈伸了个懒腰,实在不想起来。

  一天功夫,王满银最少背了上千个麦捆。上衣褂子湿了干,干了湿。等踏着月光回家时,只觉得浑身黏糊糊的。

  学生每天上一到两个小时课,主要学习语文和数学。放学后基本不布置家庭作业,而是回家帮着大人干活。

  送过饭,村里不少婆姨同样加入割麦队伍当中。

  远处山塬变成了一条条起伏不定的大龙,直延伸到无尽黑暗当中。近处村里,偶尔有几声狗叫传来。

  这些人手里能管点事儿,自然鼻孔朝天。

  还有孩子捡到麦穗后,放在手里揉搓。而后吹一吹麦壳,直接塞进嘴里吃。

  随便一句话,可能就让人折腾半天,灰溜溜把粮食拉回去重新晾晒去杂。

  吃过咸鸡蛋馒头,他又踏着夜色朝村中集合。临走前特意交代兰花,早上送饭时将大黄带过去,打算半晌捉兔子。

  交公粮,准确说应该叫预交公粮。按照规定,罐子村二队差不多要交一千多斤小麦。

  不但她们,连村里稍大点的碎娃们也被安排到塬上送开水。这些家伙来了之后,一个个撅着屁股捡麦穗。

  不过中午休息时,劳力们到底吃上了肉。说来很“巧”,二队开镰割麦第一天,就有只绵羊摔死了。

  麦黄糜黄,绣女下床。

  罐子村二队种的小麦并不多,三天时间全部收完。

  等洗了脸后,整个人才变得精神抖擞。

  黄土高原的夏夜,显得特别静谧。

  接下来还要趁着天好碾场,早些把麦子拾掇出来交公粮。事实上从割麦开始,村里的大喇叭每天准时三响。一

  请收藏:https://m.bq5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