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十七章出头的来了_大明公务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年间,朱元璋用人大多都是文官士大夫出身。所以,即便不用科举也是可以的。但是何夕用人,自成体系。

  如果现在退让,可以预见未来他们就更加不可能出现在朝廷之上。

  真是进一步,未必生。退一步一定死。

  于是,就有了南孔出面,反对仅仅建立十所高校。

  孔希路倒也没有想心思完全表露出来,要留有余地。

  他首先认为,大兴官学是好的。但是有很多名声远播的书院,排斥在朝廷官学体系之外,并不是一件好事。比如名声赫赫的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等等。

  所以,请朝廷放开名额,多修建几座书院。

  他一连列出了十几个书院大名单。

  每一个都是名声赫赫的,出过很多大人物的书院。不过特点也很明显,那就是都是在南方,几乎全部在长江以南。

  不过,这也是很现实的问题,南方的文风就是比北方强盛。

  用意也很明显。

  何夕之所以不想扩充大学,就是因为师资力量不够,否则也不会先建立师范大学。不就是为了培养老师,从而扩充学校数量。将来人才数量增多了。不用别人说,何夕自己就会扩充高校。

  但是而今一下子增加十几所所谓高校,人手根本不够,自然有大两的旧文人侧身其中。南方学校比例比北方高很多,很明显,将来选中的官员,南方人的机会就要比北方高太多了。

  只是这个意见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无他,洪武政权本质上,就是一个南方人政权。

  满朝文武权贵从来是南方人多而北方人少。历史上,南北榜案就很难说明问题了。

  即便而今,何夕与朱雄英从北边打了过来。但是真正权贵之中,南方人还是多。别的不说,瞿能,叶沈,梅殷他们都是淮人,看似是北人,但是他们更多时候,却是与南方人站在一起,并不能与山西河北的北方人共情。

  北兵南下这个过程之中,自然有很多北方将领出人头地。甚至列席这一场会议之中。但是比起总量还是少。这也是不可避免的。毕竟很多事情说到底还是人多力量大。

  南北人口之差,前文已经说过了。南方人多,大明由是从北伐一统天下的,南方权贵多,也是很正常的问题。

  其次,孔希路提出保留科举与吏选并行不悖。不过,提高科举的难度。他认为,一个人才如果从底层培养起来。从一个不入流的小吏到大学士,实在太耗费时间了。

  所以,要给一些人更多的机会,让有学问的人去考科举,可以直接做官。

  当然了,这里有学问的人,自然是他们家的子弟。

  而且孔希路还提出一件事情,认为朝廷应该设立一个标准。从而确定学问之上下,不能仅仅按照大学毕业来论证,毕竟大学之中,是很容易有隐私之事的。

  如此一来,很容易让人滥竽充数。

  以伤朝廷用人之明。

  但是此言一出,不等何夕说话。张宗德就首先坐不住了。厉声呵斥道:“孔先生是什么意思?是在质疑我等治学之能?还是质疑我等用意偏私,这话还请说清楚”

  请收藏:https://m.bq5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