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章 大山深处_大燕战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着刘哲:“殿下你,你不是来打猎的?”

  刘哲呵呵笑道:“民生疾苦,孤哪里有心思打猎?打猎并非坏事,苏校尉没有发现,我们一路走来,野兽极多,山脚农民多遭殃,野猪,狼,为害乡里,苏校尉可看见,山脚附近几个村庄,已经搬走不少,甚至有可能,都有人惨遭毒手。”

  “控制野物,有利于保护百姓。”

  “但切不可过分滥杀,所以必须登记造册!”

  如果因此破坏了生态平衡,才是真正的得不偿失。

  刘哲怎不懂这些道理?

  苏屠浑身一震,顿觉愧疚:“殿下心系民生,江州之福啊!是我老苏不是人!”

  刘栋摇摇头,不再多说。

  这下,没有人再敢说刘哲是来“游猎”的了,几十个兵卒,也变得更有干劲,甚至已经开始讨论,回去就“兼职”做一个猎户,可以补贴家用。

  “还没有吗?”

  一连三天,刘哲都在寻找。

  其他人都很奇怪,他在找什么?

  他在找红薯!

  或者白芍!

  他清清楚楚记得,不少历史资料显示,红薯是舶来品,是从海外引进回来的。可是,那是错的!郭沫若根本没有深入研究,凭借一片地方志就断定红薯是舶来品,是对历史的不尊重。

  宋代陶毅的《清异录》中,记载得清清楚楚,“五岭以南多薯,枚块相连,有数十斤者,味极甘香。但因多在深山邃谷之中,人们大都自食,不曾贩卖于外。”

  由此可见,南方在古代,一直都有红薯的,但并没有得到人的重视,更没有大规模种植。

  对于现在疲弊的江州来说,红薯拿来种植,再合适不过了!

  红薯味美,容易充饥,营养价值高。产量足,周期短。

  在江州这种地方,一百天,红薯便可成熟收割,实在是用来改善民生的不二法宝。

  “殿下,您到底在找什么,我们干粮不多了啊。”

  又走三日,苏屠都遭不住了。

  他们都在奇怪,一向养尊处优的殿下刘哲,竟然可以遭得住这种环境行走?

  “不对,肯定有……”

  刘哲很执拗。

  一想起街上那些骨瘦如柴的百姓们,他的心里就堵得慌!

  “再找一天。”

  还好山中野果子不少,山间水也够清甜,偶有野兽杀来打牙祭。

  又是一天过去。

  刘哲都要败兴而归,突然远处传来咕噜噜的声音。

  众人大惊。

  “保护殿下,有野猪!”

  苏屠低声道。

  而且听起来,那边野猪还不少,大概是一个野猪群居的地方。

  “群居?”

  刘哲眼睛一亮。

  野猪一般是不喜欢群居的,最多两两相伴。那么既然出现群居,只有一个可能!这里有它们喜欢吃的东西!而野猪,最喜欢吃的,就是红薯,红薯叶了!

  “有多少只?”

  刘哲沉声问道。

  苏屠远眺,脸色微白:“回殿下,至少八只!我们这些人不可

  请收藏:https://m.bq5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