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48 心灵港湾_大戏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什么,抬起脚步就朝着浴室走了过去。今天又是吊威亚又是情绪起伏,贴身衣物是湿了干、干了又湿,现在整个身体都感觉越来越发沉,他需要一个热水澡放松放松。

  “造谣学校”,这其实是一个剧本,而不是一本小说,作者是英国著名的社会风俗喜剧作家理查德-谢里丹(Richard-Sheridan),乔治-拜伦(George-Byron)对其非常推崇。

  理查德-谢里丹的家世不算显著却也已经跻身上流,他的父亲是一名专业戏剧演员,同时也是一名作家,在业内颇有名气,这也使得他中学时期能够就读于与伊顿公学并驾齐驱的哈罗公学;但毕业之后,他还是没有往上攀升,进一步进入上流社会,而是重新脚踏实地地回到了戏剧圈子,这也使得他的作品往往能够捕捉到不同阶级之间的敏锐差异。

  对于戏剧圈子里的专业人士来说,理查德-谢里丹是仅次于威廉-莎士比亚的优秀剧作家,其中“造谣学校”就是他的巅峰之作,创造于1777年。

  这个剧本主要讲述了英国上流社会的贵族男女们,因为闲来无事,所以每天造谣生事,专门破坏别人的名誉和家庭,甚至还成立了一所“造谣学校”,故事核心就围绕着两个性格不同的贵族兄弟展开。

  弟弟是一个挥霍成性的浪/荡/子,但宅心仁厚、真性善良;而哥哥则是表面循规蹈矩、满口仁义道德的君子,实则是贪婪伪善的小人。经过几度测试,两兄弟的真实/性情终于展现在人前。整个过程高潮迭起、趣味横生,喜剧效果着实出色。

  通过这起闹剧,理查德-谢里丹展现出了英国上流社会的虚荣、贪婪和虚伪。

  那是遥远的1777年,这也意味着,早在十八世纪末尾,伴随着戏剧和小说的兴起,英国贵族就正在遭遇着持续不断的挑衅,阶级之间的矛盾也衍生出了诸多精彩绝伦的作品;但相同的情况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依旧没有本质的改善。

  参考如此背景,蓝礼在伊顿公学的恶作剧捣乱就变得鲜活生动起来了,现在依旧可以描绘出当时的混乱场景。

  蓝礼没有在浴室里停留太久,虽然用热水泡澡放松放松肌肉,但也仅仅持续了不到半个小时而已,随后蓝礼就再次出现在了大厅,浑身上下洋溢着腾腾的蒸汽,用浴巾擦拭着依旧正在滴水的头发。

  鲁妮抬起头看着眼前的蓝礼,打着赤脚、穿着白T,似乎在悄然之间解除了武装,眉宇之间的疲惫和慵懒就这样缓缓流淌了出来,脑海里不由就再次浮现了躺在病床之上的保罗,她知道蓝礼一会肯定还要前往医院,于是就将“造谣学校”放在了旁边,朝着蓝礼伸出了右手,“过来,我来帮你。”

  蓝礼站在原地,稍

  请收藏:https://m.bq5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