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百六十二章 起义军_权驭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现在没有被批复。

  “怎么会有这么多难民?”李宏宇对此感到颇为意外,不由得皱着眉头问向了古山,他记得很清楚,三年前出关的时候陕甘地界的情况还很好。

  “太保有所不知,陕北近些年来连年发生灾荒,最近两年久旱不雨,草木枯焦,使得乡民外逃,饿殍载道。”古山闻言苦笑了一声说道。

  “太保大人,陕甘地界的饥荒现在愈加严重,加之疫疾肆流,以至于死民甚多,传言已经到了‘草木尽、人相食’的地步。”随后,陕西行都司都指挥同知赵海也叹了一口气说道。

  “竟然已经到了如此严重的地步!”

  李宏宇闻言不由得放下了手里的酒杯,神色严肃地望着古山问道,“朝廷没有救济吗?”

  按理说,陕甘出了这么大的灾祸朝廷应该开仓赈济才对,可从古山和赵海的言语中李宏宇觉得好像不是那么回事,如果朝廷救济的话那么灾情不会如此严重,难民们也不会跑到陕西行都司来。

  毕竟,中国的老百姓都是恋家的,如果不是情非得已谁愿意背井离乡。

  “不知为何,朝廷的救济好像一直没下来。”听闻此言,古山小心地回道,毕竟这是朝廷的事情他不好多言。

  其实,导致灾民流离失所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他没有说出来,而且也不能说出来,那就是崇祯皇帝登基后竟然连年加派陕甘地区的赋役,并且严令官吏督责税赋,使得农民“皮骨已尽,救死不赡”。

  因此,那些在家乡实在活不下去的百姓就唯有拖儿带女地逃难,除此之外就唯有造反一条活路可走。

  这也是古山为何小心应对那些难民的原因,他可不想背负上“官逼民反”的骂名。

  “事急从权,既然那些难民不愿意回去,那就把他们选择地方安置下来,地方上的衙门对此不能坐视不理,要把安置那些难民作为头等大事。”

  李宏宇知道朝廷肯定在难民的事情上发挥了负面作用,因此当机立断,沉吟了一下后向古山说道,“如果把难民安置好了,本太保给其记上一功,谁要是阳奉阴违,那可别怪本官不客气了!”

  “太保放心,卑职一定尽力而为,安置好那些难民。”古山闻言顿时松了一口气,向李宏宜一躬身后说道,有李宏宇的这句话他就敢放心行事了。

  李宏宇由于要急着赶回京城,故而没有在甘州城久留,稍作停顿查看了一些周围卫所的事务后就起程赶路。

  “古都督,本官有禁军护送即可,不必劳师动众。”

  出城后,李宏宇发现城外列队聚集着两千陕西行都司的骑兵,立刻知道了古山的意思,想要让那些骑兵护送他,于是不动声色地回绝道。

  “太保有所不知,这两年陕甘地界不太平,我等是担心太保的安全,故而派兵相送,别无他意。”古山闻

  请收藏:https://m.bq5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