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90章 改建方向_重生之大建筑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室外项目的室内化,为了免除恶劣天气的影响,使人们努力开发建成了一个又一个巨大的室内体育馆或场。”

  “自从1965年美国休斯顿的阿斯特罗巨馆问世之后,在许多国家建成了容量不同的封闭式体育场馆,这些建筑不仅满足了各国在体育竞赛、文艺演出等领域的需求,同时也表现了在建筑艺术和工程技术上的突破,部分实现了体育运动从室外向室内的转移。”

  “同时在那些大型室外体育场馆的建设中,由于电视直播的出现,照明灯的装置、记者和新闻设施、所有全程电子测量和显示装置能够向世界各地宣布冠军名字和成绩的电脑设备等都成为体育场馆建造要考虑的因素:同时座位和环境的舒适度要求增加。”

  “这一代体育场馆我们可以称之为第二代体育场馆。”林楼一边解说一边展示了许多体育场馆的图片,这些都是他在前往乌鲁迪之前收集的,没想到在这里也派上了用场。

  “进入本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关屋顶的体育设施首先在欧洲出现,此后在游泳、网球等设施上逐步推广。比较大型的开关屋顶首推1961年在美国建设的匹兹堡会堂;这是一个直径137米的圆形平面,固定观众席9200人,临时席位4400人,建筑总高度33米。”

  “此后在欧美陆续提出了若干开闭屋顶的方案,如美国凤凰城、芝加哥、堪萨斯,德国柏林等地的大体育场,观众人数也由万到7万人不等。”

  “但真正付诸实现的是加拿大蒙特利尔为举办1976年奥运会的大体育场,设计人法国建筑师罗杰-泰利伯一直同斯图加特大学配合进行着有关膜结构的研究,其主要构思就是在主塔的顶部成放射状向周围拉出钢缆,用此吊起膜面,然后可以把膜面收到主塔顶的计划。”

  “但是由于经济原因,这一项目至今尚未实现;不过加拿大却拿出了新的、更先进的替代方案,目前尚未动工,仅仅完成了概念设计的多伦多新体育中心开合式穹顶体育场。”这个项目要到明年才会动工,1987年才会建造完成。

  所以自然没有照片,不过林楼根据记忆画出了效果图,拿出来展示给大家,同时还对这份图纸的来源做了一番解释,“去年十一月,当地的橄榄球队进入了全国联赛的冠亚军决赛,却迎来了寒冷的暴雨,给充满激情的观众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于是就提出了在体育场馆上加屋顶的要求,由罗比和阿贾利安建筑事务所的由罗德里克-罗比与迈克尔-艾伦设计的方案呼声很高,我在威尼斯参加展会的时候,从加拿大的建筑师那里听说了这个方案!”

  这个理由也算勉强凑合吧,反正现在也没有互联网,对外交流不太方便,不用

  请收藏:https://m.bq5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