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八八章 索靖_四合院:我是杜守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描了一番,数字也只在几百之内变化。

  这很正常,纸和墨迹的形成不可能在同一天。只相差一年左右恰恰证明没有任何后人拼接。纸、墨、字都对了...

  杜守义直起腰算了一下:六十万七千天。除以三百六十五的话,距今一千六百六十四年,正好是公元三百年。

  没错了,这就是西晋笔墨。从气势、从内容、从落款来看,这大概率是一份索靖手书!

  知道答案再往回倒推就有底气了。杜守义又从书法角度详细结构了这幅作品。

  整幅作品气势磅礴,笔法雄浑,没有一点滞碍。这样的书家放到任何一个时代都不会默默无闻。

  可以确定了,这就是一幅索靖真迹无疑!...

  傅老不但是个文物专家,还是位老书画家。听完杜守义的看法和分析后,他忽然恍然大悟了。

  书画组一直感到不太对劲,原来毛病出在这儿!

  他们遇到的不是赝品,是比‘隋唐真品’还真的‘西晋真迹’。他们把整个事情完全想反了。或者说馅饼太大,根本没敢往真迹上想。

  不过这样一来更要慎重了。在提出的疑问被杜守义一一解释之后,傅老激动得满脸通红,拨电话时手指都颤抖得找不到拨号盘,最后还要杜守义来帮忙。

  “老管,我在二号修复室,你快上我这儿来一趟。把老胡一起叫上。”...

  “吃饭?吃什么饭?有镇馆之宝掉头上了还吃什么饭?”...

  镇馆之宝?他还是说轻了...

  杜守义下午快四点了才离开博物馆。现在他饥肠辘辘,口干舌燥,筋疲力尽,连话都不想说了。

  除了傅老、管老、胡老,博物馆方面一共出动了五位老

  法师。

  到最后各位老先生已经在存心找茬,想通过刁难、诘问

  把这件事夯实了,别出什么纰漏。

  舌战群儒的结果当然是统一了认知。可也让他把一年的话都说完了。开口饭果然不是那么好吃的...

  安静下来之后他才有空好好琢磨一下,他也不明白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

  按收藏印鉴看,宋徽宗的宣和七玺齐全,说明这张贴大宋朝时还在内庭,但到了元以后就是一片空白了。

  是跟着靖康一起北狩的那批宝物?还是蒙元贵族带出了宫?在元明清三朝几百年里又是在谁手上?前世这幅索靖真迹又去哪儿了?很多事情越想越觉得不可思议...

  日后,文物部门专程赴陕西了解了一下这件法帖的传承,不过收获不大。他们还给那位农民又送去了三千五百块钱,补了差价。

  加上收来时花得一千五,一张索靖真迹五千块...

  这就是买家开价和卖家开价的区别。让文物回收部门报价就是五千。你要自己开价,三万五万都行。

  当然,他们会先劝你捐,实在不肯捐了才买,‘国宝’是不容流失在外的。

  六十年代初,文物部门收过一张苏东坡的真迹。卖家咬死两万,不降价。文物部门鉴定为真后,打报告批款支付。尽管高于文物部门估价一倍,但依然很值。

  呵呵,你还别说黑,这不是慈善是买卖。再说,这买卖要不是国家开的谁会事后补钱?

  真事。这时代要是文物部门看错,给的价太低了真会找补你钱。

  还记得前文提过的那只洒蓝釉的钵吗?历史上真有这只宣德洒蓝釉的大碗,现在就在首博展览。

  一位老太太当时只卖了一块钱,文物部门发现搞错了以后追到老太太家里又给补了一笔钱。

  最近看到网上也有人提起过这事,说一开始八十收的,以后又补了多少多少。不对。以我这个为准,就是一块钱。

  包括后补三千五这事也有,不过那是一张画。一开始以为是清仿的,出价十块钱就收了...

  请收藏:https://m.bq5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