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二七章 菜系_四合院:我是杜守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京都是没有菜系的。至少解放前是这样,没有‘京帮菜’一说。

  那些说京都没有饮食文化的,是不是能理解这个说法?越是远离权力中心,或者越是小地方,就越能保持地方特色,饮食文化也更纯粹?

  而京都从元开始,元明清,连续三朝帝都,政治文化的中心。海纳百川,想纯粹也纯粹不了了。

  说京都没有饮食文化的,是把京都放在一个单一城市角度考虑,而不是帝都。京都其实是菜系中的帝王,而不是一路诸侯。对解放前的京帮菜而言:朕即天下,天下即朕。

  京都是席面菜大本营,搞饮食文化输出都搞到XZ去了,还要怎样才算有文化呢?不过后来席面菜消亡,老窝被人兜底翻了。胜者王侯败者寇,你们说什么是什么吧!京都这个闷亏算是吃定了。

  这话要招骂,就不再往下说了。

  有人亏就有人赚。菜系分化之后一开始势头最猛的是‘厚积薄发’的粤菜。从八十年代开始,伴随着渔村文化散播,粤菜全国开花。但日后,得益最大的当属川菜。

  川菜一路走来并不一帆风顺。在经历过八十年代差点被粤菜绞杀的至暗时刻后,川菜向死而生,变得无比强壮起来。

  九十年代以后,重麻重辣口味像流行文化般迅速蔓延全国,在各地牢牢扎下了脚跟。连带着湘菜、黔菜这些辣口‘小兄弟’也火了一把。

  当然了,这说的都是九十年代以后的事了,六十年代席面菜刚开始走向没落。这时的京都人爱吃麻辣的并不是那么广泛。好巧,大领导正好在这些人中。

  杜守义签到了麻辣海参后就预料到和徐伯伯有关。果然,午休时龚小北告诉他:徐伯母来电话了,让他俩明天中午去吃饭。

  不过这次他们只是陪客,徐伯伯真正‘邀请’的是宁建国和小伟。进京这么久,他还一直没见着这小兄弟俩呢。

  “明天姨妈不是说来看小安吗?”

  “嗯,照常来,看完小安后我们一块儿过去。”

  “哦,那我得和大勇说一声,让他明天别等建国了。一身汗的去人家里做客不礼貌。”

  李奎勇拜师后的日子过得并不轻松。白天上学,中午回家吃完饭就去熊明这里补课,或者来木工房干活。晚上还有一大堆作业,包括练毛笔字等着他。

  杜守义就是要把他的时间塞得满满的,让他和小混蛋之流没时间接触。

  中午见到李奎勇时,他正趴在木工房的工作台上,对着高架床的图纸进行研究。

  这也是杜守义交给他的学习任务,要学着把一件整体的家具解构出来,做到每一个配件都心里有数。

  “师父,您来了?”李奎勇回头看见他连忙过来招呼道。

  “建国明天上午不能来了。”杜守义说着走向工作台,问道:“有什么问题吗?”

  没马上等到李奎勇的回答

  请收藏:https://m.bq5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