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二一章 炒肝_四合院:我是杜守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让您别往这儿来。”苏慧娟随口抱怨道。两人的互动就像母女一般的自然。

  杜守义刚向郭大娘问了安,忽然二哈‘扑棱棱’的飞了过来,停在他胳膊上叫道:“有病人,有病人。”

  杜守义笑着挠了挠它的下巴,对郭大娘道:“得,还没来得及和您说两句话,就又来催我了。”

  郭大娘笑道:“你忙去吧,病人要紧,我这儿没事。”

  杜守义把小篮子放在窗台上,道:“慧娟,这点零嘴我放这儿了。等到饭点,你上我那儿取饺子吧,我就不过来了。”

  “哎,知道了。”

  苏慧娟这儿按说时间不对。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搭房不该选在胡同学LF,大修缮的时候。可谁让赶上了呢?

  杜守义为此也防备了一手,哪怕是半斤水泥,几根钉子他都做进账本,留下了票据,而且在街道也做了报备。万一日后有个不开眼的告他贪=污呢?不患寡,患不均,哪条胡同没两个红眼病?

  他现在还不知道,他留下的这些证据不久之后还真起到了作用...

  忙碌的白天就这样过去了。晚上,杜守义带着龚小北看着此起彼伏的烟花,享受起了片刻的宁静。他有预感,这样无忧无虑看烟花的日子不会太多了....

  一九六三年,五月二日,星期四。

  “叮,宿主今日签到奖励为‘二友居’大葱猪肉包子X1000。”

  ‘二友居’在五六年时已经改名为‘西四包子铺’,但杜守义对它的本名并不陌生。因为聋奶奶有时会馋那儿的包子,念叨起来总是二友居二友居的。

  ‘二友居’由晚清御厨常二友创立,出宫后他在西四开设的一家小小的包子铺,专营天津风味的猪肉大葱包子。

  老头无儿无女,一生只收了两个徒弟,一个擅长做炒肝,一个负责跑堂。

  他把自己的包子铺取名为‘二友居’,一是取自本名,二也是希望两个徒弟能一直和睦下去。

  ‘二友居’的包子口味地道,而名字背后的故事更是满满的正能量,这让这家小小的包子铺很快在京都打出了诺大的名气。

  说起包子炒肝,索性多聊些有意思的事。

  炒肝是京都‘土著’,而包子俨然就是它的‘小媳妇’,被认为是‘绝配’。那么这两样是怎么走到一起的呢?

  前文提过一嘴,其实一开始炒肝的‘原配’是烧饼。

  炒肝的前身是路边摊的‘白水杂碎’,进化以后的版开始勾芡,但没有酱。说白了就是从‘杂碎汤’变成了‘杂碎羹’。

  到了清末,‘会仙居’将‘白水杂碎’做了改进。拿去了猪心猪肺,再用炒过的黄酱提味,就成了现在的‘炒肝’。所以炒肝中这个‘炒’字指得不是肝,炒得是黄酱。

  ‘会仙居’是卖包子的,炒肝自然蹬了原配的烧饼,搭上了包子这个‘新媳妇’

  请收藏:https://m.bq5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