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66章 宋应星、宋应升兄弟_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专家。

  慢慢的也认可了许家庄的文化与制度,抛弃了自身的局限性。

  现在回过头想想,有种颇为唏嘘和庆幸的感觉。

  “是快有三年了。”

  宋应升点头:“本来是打算参观几天就走,但许家庄确实过于先进发达,我们兄弟掌握的那些知识,并不能帮到许家庄什么,倒是我们这三年,在许家庄学到了无数东西,占便宜的是我们才对,许家庄看重的,不是那些过时的技术,还真是我们这两个快五十岁的人才,那位许庄主,是位心胸宽广的神人啊,反倒显的我们小气狭隘了,耽误了不少时间。”

  “现在开始追寻真理也不晚啊,孔夫子不是说过,朝闻道,夕死可矣嘛。”

  “不过,我们身上的担子也不轻啊,《神农计划》的内容非常庞大,至少要三十到五十年的时间,才能勉强完成这个计划的第一阶段,要让这个计划全部实现,非得百年、几百年的时间不可,届时你我肯定是看不到了,只能是化为先驱和阶梯,帮助后来者开路,而就算是第一阶段取得成功,那也是泽被千秋万代,让大明百姓告别饥馑的巨大成就,用庄主的话说,我们兄弟二人,是会被后人封神封圣的,新一代的农圣就是我们,这等伟业,想想就令人激动啊。”

  实际上!

  许远亲自带人制定《神农计划》的目的,就是为了摆脱对现代社会那边的良种依赖,在明末世界,实现良种的自给自足,并充分利用明末这边的物种资源,让农业专家们,自主研发出适合明末这边的良种,走出一条新路。

  毕竟明末这边的生物多样性实在是太丰富了。

  动植物目前被灭绝的种类很少。

  到处都能找到野生豆类、小麦、水稻的样本,什么性状都有。

  就连一些现代社会不可能找到的珍贵的、高价值的动植物资源,都难以计数。

  这边简直就是一座生物资源的巨大宝库,哪怕仅利用到其中的1%,也能带来非常庞大的收益。

  当然,现阶段许远不敢想那么远,他在《神农计划》中,制定的第一阶段目标,就是希望在三五十年内,借助最先进的杂交、基因育种技术等,实现所有粮食作物与上百种蔬菜水果良种的自给自足而已,至于走出新路,研制出有本地特色的良种,到那时说不定许远都看不到了,两边世界的光门通道都没有了,考虑那么远没有意义。

  自然,这对宋应星、宋应升兄弟二人,更是如此,他们只需专注于完成第一阶段的目标就行。

  聊着聊着。

  在激动过后,兄弟二人探讨起了关于许家庄的未来。

  宋应升更做出假设问:“许家庄这样的模式,能够维持多长时间?万一某天庄主不在了,许家庄又该如何发展,能否像一个国家那样稳定下去,至少延续个两三百年时间,

  请收藏:https://m.bq5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